卡车资讯 > 物流资讯 > 列表

物流资讯

从双11最高消费城市 谈快递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双十一的省市消费排行榜,广东省已经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归根原因,确是因为广东省拥有着两大消费城市,广州和深圳,在全国双十一的最强消费城市排名来看,广州和深圳每年都是和上海北京一起,列居前四名。

[详情]
天津倡导“五种模式” 促进快递服务制造业

为加速推进快递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天津出台意见,倡导和鼓励“五种模式”促进快递服务制造业。按照天津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工信委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服务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五种模式”是——以“入场物流”模式服务于制造业集群。

[详情]
“一带一路”引领新疆大物流乘风远航

日前,笔者来到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一个占地万亩的物流园“愿景城”已拔地而起——从这里出发,丝路驼铃将让古老的梦想乘风远航。打开新疆地图,库尔勒位于乌鲁木齐与和田的中间位置。

[详情]
降物流成本 提升效率是王道

“税费总体在减,但物流成本不降反增。”上月中旬,记者随湖北省政府降成本督查组调查时,诸多企业反映,“9·21货车治超治限”新规实施以来,本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普增一到三成,企业不堪重负。

[详情]
汪鸣:“十三五”物流业发展政策与城市物流创新

国务院近两年高密度地出台政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推动转型升级。那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把这一系列的政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转型升级。

[详情]
双十一,商家的较量?还是平民的狂欢?

今晚12点就是11.11了,看到这个数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光棍节?还是购物节,剁手断网捆媳妇?  每一年的双十一,展现的都是一个个销售表上的天文数字,看起来很美,但狂欢背后的苦涩,谁又懂?置身其中的主角们感受如何。

[详情]
我国物流行业平稳增长

我国物流行业从2011年开始进入迅猛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近日,发改委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上透露,2016年1-9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7.4万亿元。

[详情]
精细和智能划定物流整合“跑道”

近日,德勤发布了《中国物流投资促进年度报告2015-2016》,全面分析了2015年至2016年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物流业已结束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增速逐步放缓至约6%,物流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高速增长。

[详情]
若以服务思维治超……

自9月21日至今,公路货运行业面临的最重头事件自是“最严治超令”的实行。只是,这也反映出,超载超限屡禁不止,提升治超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则因此想到,如果能以服务思维治超或许效果更佳。

[详情]
杨华森:公路铁路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前,我国公路、铁路货物运输物流发展态势良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迅猛,装备总量充足。在公路建设方面,2015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比2014年增加11.34万公里。

[详情]
我国民航货运增速稳定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民航主要运输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310.4亿吨,同比增长3.7%。其中民航货运增速稳定,完成货邮运输量479万吨,同比增长4.6%。

[详情]
即日起甘肃省无车企业可试点从事货运业务

11月7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印发《甘肃省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交运〔2016〕58号,以下简称《方案》),确定正式启动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申请工作。这是记者从我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的。

[详情]
“双11”进入倒计时 快递企业准备好了吗?

4.67亿个物流订单,这是去年“双11”一天创造的“奇迹”。“双11”被快递物流行业视为一场应对极限峰值的“大考”。据初步预测,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详情]
大数据时代的双十一 物流系统升级迎挑战

伴随着“双十一”电商狂欢进入第八个年头的快递物流行业,已经全面进入数据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路径,开始收获订单激增与口碑变好的双重福利。0.9秒付款成功,6分51秒商品完成打包从仓库发出,13分19秒签收成功。

[详情]
智慧物流没有这十项物流技术,谈何智慧?

配载技术(装载、路线优化)配载技术是在完成一个或者多个运作目标的前提下,将时间、成本、资源、效率、环境约束集中整合优化,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关键技术,是物流运营计划与实际运营之间的有效结合的关键。

[详情]
快递大招:科技应用+资源整合 高铁动车“兼职”送快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2.51亿件,同比增长52%。初步预计,11月11日~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详情]
“双十一”引出三大考验 快递行业该如何应对?

双“十一”,剁手族们疯狂“买买买”,这几天渐渐进入“收货期”。爆棚的订单量,让杭城的快递小哥也忙得够呛,装上大家的“战利品”,不断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然而,这些火爆场面的背后,却藏着种种“隐患”:一直在路上的快递、浑水摸鱼冒领快递,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废弃物。

[详情]
快递包装绿色化离我们还有多远

目前,快递包装过度、循环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从国家层面到相关企业都已开始行动,采取了研发可降解材料、促进包装循环利用等措施。不过,包装标准滞后、回收循环较难、环保意识不足,仍是三大瓶颈。

[详情]
双11后物流高峰期应谨防被骗

近日一则偷听电话冒领快递的新闻引发不少网购人士的注意。经历双11火拼之后,也许你正在幸福地等待包裹,但需提防的是,各种快递诈骗随之而来。昨日,江北区警方提醒,接收快递多加注意。

[详情]
广东邮政局“多管齐下”全力提升快递旺季服务能力

为迎接今年广东省快递业务旺季到来,切实提升快递企业旺季服务能力,做好旺季安全保障工作,近期,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多管齐下落实监管职责,努力实现“两不”(全网不瘫痪、重要节点不爆仓)、“三保”(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目标。一是及早筹备,扎实防范。

[详情]
双十一快递暴力分拣现象存在 实名制形同虚设

今年“双十一”掀起的购物狂欢,再次刷爆快递业的业务量。国家邮政局11月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2.51亿件,同比增长52%;全国主要电商企业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

[详情]
“双11”狂欢衍生大量快递垃圾,多少采用绿色包装?

随着11月11日零时的钟声敲响,2016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拉开了帷幕。据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仅用6分钟58秒,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交易额就冲破了100亿元。其中,无线交易额占比达85%以上,而2015年达到此交易额用时是12分28秒。

[详情]
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 遭遇“有名无实”尴尬

快递实名制由来已久,去年国家邮政局下发通知称,自2015年11月1日起,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的快件、通过自助邮局(智能快件箱)等交寄的邮件、快件外,一律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

[详情]
“双十一”甬城快件数超450万 物流配送高峰来临

近日,市民李女士兴冲冲前往邱隘一家快递网点取件,还没进门,店内外堆叠如山的快件让她瞬间傻了眼。“双十一”购物狂欢余波未息,甬城再度面临一场快递大战。据统计,仅“双十一”当天,全市收派快递总数超过450万件,位居全国第十,比平日里翻了好几番。

[详情]
供应链创新:大变革下中国企业的新抉择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经济核心要素发生了改变,或者说变革。原来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土地、劳动和资金,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和新的变革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要素是数据、平台和知识,推动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发展。首先是数据所支撑的智能化。

[详情]
李艳归:新常态下物流企业如何突围?

在通常的意义里,规模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企业经营者都会把规模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来追求。但需要澄清的是:第一,企业追求规模是为了有效地获得成本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而不是规模本身;第二,企业对于规模的认识需要在三个层面上做出努力。

[详情]
金华“双十一”当天寄发快件1790万件 名列全国第二

厉害了金华!记者从金华市邮政管理局获悉,“双十一”当天金华共寄发快件1790万件,位列全国日寄发快件量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广州。今天,全国各地预计将迎来投递高峰期。

[详情]
国内首个快递大数据信息系统迎“双十一”考验

11日,浙江义乌快递揽收量已达1080.32万件。这是义乌市快递数据实时分析系统自10月21日正式上线以来经历的第一个“双十一”。因为大数据的使用,当天义乌能实时监控到快递揽收、投递总量,并能清楚地了解发往每个省的快递数量。

[详情]
2016年我国物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物流地产为经营专业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的载体,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根据物流企业客户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投资和建设企业业务发展所需的现代物流设施。物流地产行业前景如何?未来伴随零售消费升级、电商快速发展,物流地产潜在发展空间广阔。

[详情]
马云:中国电商要变天 没有跟线下的配合走不久

马云抨击中国零售行业,别只想着从房地产赚钱,是时候把利润还给制造业。他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发达国家永远在买别人的东西,发展中国家想尽一切卖别人东西。所以,中国必须认真反思的一件事,就是努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