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快递运输车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征求意见稿,对快递运输车的定义做了明确阐述,也对车辆的各项技术指标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快递运输车辆的行业标准,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对促进国内快递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 标准缺失 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网上购物消费日益流行,快递物流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国家邮政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整体呈现高速发展的势态。在快递行业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整个行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成为快递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运输车作为快递行业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在城乡、城市随处可见。然而,快递车严禁或限时进入市区,影响快递配送效率。为解决快递车辆城市通行难问题,需要对快递运输车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符合城市通行管理规定的快递运输车辆标准。
我国快递物流之所以乱象丛生、难以整治,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相关标准有关。《条件》起草单位之一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公共关系经理吕晓松表示,“标准的制定,对快递物流行业是一大利好。”据介绍,一直以来,国内没有拖盘标准,制造商生产的拖盘有大有小,导致车身大小缺乏统一规范。加之各地对货车的政策不同,往往在一座城市可以通行,在另一座城市不能通行。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政策缺失造成的。
国内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企业中层领导向记者透露:“每年都有不少快递运输车在行驶途中,因为种种原因而起火。这里除了包裹本身的原因外,很一大部分原因是快递运输车辆存在一些问题,车辆技术有待提高。从根源上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关键。现在快递运输车大部分是普通的货车,有些个体加盟商,随便买辆二手车,简单改装之后,就进行配送,很容易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 为时未晚 政策标准相继出台
在吕晓松看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在快递物流经过近几年的几何式增长后,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指导性的意见和草案。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意见》第十三条指出,要“改进快递车辆管理”,其中包括制定快递专用机动车辆系列标准,及时发布和修订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对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临时停靠作业提供便利等。
一个月之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公布征求意见稿具体内容。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快递运输保障机制,制定实施便利快递服务车辆从事快件收寄、运输、投递的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并给予快递运输车通行便利。
此次《条件》针对快递运输车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给快递运输车做了明确的定义,即“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车厢或整体封闭结构车厢(车厢与驾驶室联成一体),用于快递物品运输的厢式专用运输汽车。”《条件》在保持与快递运输车辆先进技术同步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能提高运输安全、指导行业发展,也能为新产品开发、设计、试验及生产提供依据,推动国内快递运输车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条件》主要起草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主任吴跃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条件》是按照国家在汽车行业的一系列标准而制定的,是物流行业相关的配套标准。”这在《条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也有明确体现,“为了促进快递电动车辆的技术进步,引导发展方向,急需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促进政策的落实到位,为加强管理提供技术依据。该项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物流快递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拨云见日 祛除快递配送痛点
在谈及标准出台有何影响时,吕晓松非常诚恳地告诉记者:“标准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规范整个快递行业的基础设施。欧洲的上装标准是固定的,但现在国内各个品牌车型的上装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前车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它们的厢体多宽,我们的就多宽。我们只知道具体尺寸,却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现在要制定快递车上装标准,这个标准对于规范快递业的基础设备有导向作用;二是监管部门的执法行为也有据可依。比如,运输车辆的厢体不符合技术要求,监管部门可以对此依法执法,并作出相应的处罚。”
从车辆制造商的角度,吕晓松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快递的储运有相对严格的保存要求,比如防湿、防盗、防火等。虽然快递件的体积不大,但附加值高。快递运输车相当于移动的仓库,肯定要采用厢式的无裸露运输,这样才能保证运输安全。
据了解,《条件》对快递运输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侧面防护及后下部防护、灭火器、防雨密封性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此外,对快递运输车标识的颜色、大小、样式及安装位置都有详细的要求。这些都为车辆制造商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就像汽车排放标准的升级一样,前期肯定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但短期阵痛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会下降。现在厢体用的材料、尺寸都不一致,车里是否有保温层,车内骨架等也不同。材料肯定是千差万别,成本也不一样。如果制定相关标准,可以让整个生产过程都有参照标准,车辆批量生产后,成本可以降下来。”吕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