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卡车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最新资讯
世纪卡车网 卡车资讯

新兵显将范 大运挂车呈现逆势而扬之势

03-28
字体大小:

随着国家治理超载力度的加大和计重收费政策的实施,就如何提高车辆运载能力成为了各生产厂家及客户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1.jpg

在当前的社会政策环境下,挂车市场持续低迷,市场突破遭遇瓶颈,然而,大运挂车却异军突起,月度销量持续走高,各类车型销售现“百花齐放”之态。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挂车经销商,发现,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市场拓展,大运挂车均呈现出逆势而扬之势。为何会如此?区区“新兵”,怎生“将范”。随后,记者从中发现了奥秘。不相信?您往下看:

2.jpg

3.jpg

4.jpg

大运挂车借助重卡参数量身设计,车辆整体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PRO/E三维设计,并利用CAE对挂车负荷进行全面分析,最大限度保证整车结构的合理性。

大梁整体抛丸处理,为国内首家采用电泳、磷化工艺的厂家,大大增强了车辆油漆的附着力和光泽度,并有普通漆和金属漆两种选配。

5.jpg

6.jpg

货箱及车门采用整体式锁杆设计,开关方便,卸煤更快。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材,有效降低车身重量,经济性更好。车厢保留运煤车辆的标准设计,斜拉杆可防止货厢涨开。

7.jpg

分段式前厢结构,强度高,防止前板涨箱变形。同时,花纹管防滑爬梯设计,细微处体现关怀。另外,大运挂车选用知名厂家高质量的40Cr牵引销,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8.jpg

大梁采用T700L高强钢,由全自动埋弧焊机焊接,为国内首家采用H型翼缘校正机进行冷校正的挂车生产厂家,有效消除火焰校正对大梁材质的影响及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应力,保证大梁强度。另外,车桥采用国内知名品牌Fuwa的产品,15万公里免维护。轮胎采用双钱、前进、浪马、普利司通18层真空轮胎,使用寿命更长。

9.jpg

车身采用10片带槽板簧,既满足了额定载重需求,又优化了车身自重。同时,大运挂车安装了威伯科、科密、万安等知名ABS系统,确保挂车安全行驶。

10.jpg

铝合金储气筒,自重更轻,耐老化,使用时间更久,且更能保证储气筒内部清洁度,提升刹车性能。另外,轻量化支腿的使用及电路、气路的布置整齐,均凸显出大运挂车的小细节及大品质。

11.jpg

挂车服务,一直是公司及用户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做才能为客户排忧解难?大运挂车,创新服务模式,与大运重卡服务网络整合,服务站遍布全国,服务半径精确至100公里之内,车辆出现故障,可到就近服务站维修;24小时服务热线400 653 9890,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管家式服务;行业首家推出免费首保;提供外出救援服务。

2015年,大运挂车推出五款新型升级版挂车,实用性更强,更贴近市场。无论从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还是质量配置、服务保障,大运挂车均能产品使用可靠,服务到位。说到这儿,大家都明白了吧!大运挂车,真是轻赢天下、智取未来啊。试想,有了可靠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及科学规范的营运管理,大运挂车必将引领挂车行业走向辉煌,到那时,大运挂车还愁前景?

相关报道

引领绿色潮流:纯电动重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引领绿色潮流:纯电动重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路面机械网 原创文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压力不断增大,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在交通物流领域,纯电动重卡以其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未来重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探讨纯电动重卡未来的发展趋势。

[详情]
1-6月市场提前透支以及需求持续低迷 7月重卡销量同比“腰斩” 1-6月市场提前透支以及需求持续低迷 7月重卡销量同比“腰斩”

据行业数据显示,7月份,柴油车全面国六时代的第一个月,重卡市场销量出现了大幅下降,同比降幅达到50%。今年7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6.9万辆左右(开票数口径),环比下降56%,同比下滑50%,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万辆。

[详情]
2020年我国重卡市场全年销量162.3万辆

2020年12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约11.4万辆,环比下降16%,同比增长24%。 该销售数据创重卡行业12月份销量的新高。

[详情]
8月重卡销量同比大增75% 8月重卡销量同比大增75%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数据,8月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达到12.8万辆,同比增长75%。 12.8万辆这个数据,创造了重卡行业8月份销量的新高,比上一个历史纪录——2017年8月9.37万辆的销量水平多出了3.4万辆。

[详情]
117万辆 2019年重卡销量创纪录

第一商用车网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重卡2019年约实现117万辆的总销量,比上年的114.8万辆增长2%,刷新了2018年创造的重卡销量历史纪录。业内人士认为,周期复苏仍将持续,伴随治超力度加强和国三替换加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