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在县 (市)、镇、村三级分别设立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2018年底覆盖100%的乡村。率先建立农产品(11.750, 0.04, 0.34%)质量、分级、包装、配送等标准,提升标准化水平、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以大数据技术助推农产品按需种植、定制化生产,缓解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二是农商互联体系。每年举办世界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大会等活动,推动农产品与电商企业对接。深化与“京东”、等潍坊特色馆合作,推动其将农产品纳入自采渠道。组织“三品一标”产品参加“齐鲁电商节”网商创新大赛等活动,扩大网上销售。支持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三是品牌培育体系。引导县市区对本地农特产品进行挖掘,鼓励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对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电商品牌、特色小镇。建立“农产品品牌孵化中心”,为农产品提供品牌设计和策划服务。四是人才培训体系。在已培训农村电商人才7.5万人次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常态化机制,持续开展农村电商职业培训、实务培训和创业培训。用好“淘宝大学”等培训资源,每年培训农村电商人才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