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渐上涨的各项成本,面对见多识广的消费群体,供给侧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如何通过合理地开源节流来达到增效益、降成本、拓市场的目的呢?日前,泉州市经信委举行第三期“走进电子商务标杆企业”交流活动。与会嘉宾认为,对传统企业而言,供给侧改革落地,最重要的是重构供应链,运用互联网信息交互等手段,从前端研发到采购、生产、销售、金融服务等端口的协同运行。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强调,本次交流活动采取互联网直播方式,让更多企业在线参会、学习和互动。
中高端制造业都把产能留在当地
提及传统制造业,多数人都会谈到当下不少企业将制造基地外迁的大趋势。对此,一品嘉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庄伟雄却有不同的看法。“从今年下半年8月份开始,这股外迁趋势已经减弱了。”他说,广东等一些传统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产能反而正在向泉州地区倾斜。
“泉州拥有夯实的鞋服产业基础,更有物流及金融业的支持,因此吸引了部分致力于中高端鞋服制造型企业的青睐。”庄伟雄分析认为,站在行业高度及全球化视野上,把核心研发当成竞争力,致力于中高端产品制造的企业还是会考虑运用提升管理机制等办法,把产能留在国内。
“部分产能外迁是趋势。”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尹岳涛认为,产能外迁从欧美到日韩再到中国,如今轮到了东南亚地区。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上述外迁国家至今也依然保留了不少优质的核心产能。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只要把握技术革新的核心,运用好供应链整合的协同效益,随着需求的升级,中高端传统企业大有可为。“相较于外向型经济而言,国内体育用品产业将迎来黄金十年的发展契机。”庄伟雄说,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短板问题。根据木桶理论,决定水容量的往往是最短那条木板。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当下最便捷的办法便是借助优质的供应链整合系统,共享资源,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制造型企业或要加快转变思维,重视供应链整合在降成本提效益方面的作用。
在新的消费层次上寻找新平衡点
在提及当下面临转型升级路口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时,和君集团合伙人、采购与供应链专家胡恩指出,品牌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考验。他认为,消费者被动接受产品的阶段正在成为历史。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大数据前提下,消费者逐渐成为主导者,同质化的无效供给必须得到破解。此前大规模生产、打品牌促销售的模式正在经受挑战,品牌企业必须学会在新的消费层次上寻找到新的平衡点。
胡恩强调了供给侧改革落地的关键在于供应链重构。“与欧美国家垄断品牌企业不同,中国市场的容量决定了未来市场上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品牌格局。”他强调,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抓手在于品类,比如鞋产品关键要抓住鞋底、胶水与鞋面,不同产业的品类抓手也不尽相同。庄伟雄也提及,目前他们平台上有几大类企业,首先便是品牌型企业,另外还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及原材料供应企业。不同类型企业存在不同的发展瓶颈,对于品牌型企业而言,需要运用供应链思维从企业的内部横向跨部门整合到纵向管理层次梳理等方面,由内而外重整构架,达到优化供应,快速应变的目标。运用共享共赢精神,最大化地强调企业核心强项,借助外力提升其他短板。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虽然内部管理的转变相对简单,但是在一些研发部门等方面设置上可尽可能地开放路径,借助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来实现快速的转化。
“企业发展不外乎开源与节流。”尹岳涛提醒品牌企业,供应链整合的优质可以很好地实现短期节流目标,对于中长期而言,研发科技的投入则将成为开源的重要抓手。“科技研发其实同时也需要借助供应链整合的优势加以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他说。
“泉州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已经走在前列,这将为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极大的助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泉州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了环球鞋网、一品嘉云创、品尚电商、中兴尚品等一批知名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其中一品嘉云创今年9月份在新三板上市,是国内首家鞋服产业供应链平台上市的企业;福建讯网科技(环球鞋网)11月份也在新三板上市,是国内首家鞋业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上市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泉州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90%涉足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