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卡车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最新资讯
世纪卡车网 卡车资讯

海河联运畅通成网 助力嘉兴迈向海洋时代

11-23
字体大小:

作为杭嘉湖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嘉兴水运网络发达,与京杭大运河及太湖、长江水系融汇贯通,有“前海后河”的天然优势,是全国少有的最具发展海河联运潜力的地区之一。

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利好青睐这片土地,当“内河复兴计划”的号角在之江大地吹响,嘉兴通过高水平打造海河联运网络,全面打响内河转型升级战役,成为服务“两美”浙江、推动嘉兴迈向海洋时代的关键力量。

补齐发展短板,海河联运畅通成网

近年来,随着海河联运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大型船舶通航过程存在通而不畅、畅而不联的问题。如何补齐发展短板,释放“内河+”其他运输方式的潜力,彰显海洋经济时代城市水运新的历史担当,成为嘉兴港航面临的重要发展命题。

“嘉兴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杭州、嘉兴、湖州,随着湖嘉申线、杭平申线等一批骨干航道建设的推进,嘉兴内河航道布局和网络逐步健全,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将愈发明显,海河联运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将带动杭嘉湖腹地,直至长三角地区,对浙北、浙西经济发展的辐射潜力巨大。”嘉兴港航管理局局长步海宾说,海河联运将使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和沿海各港口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航道畅通、联通是推进海河联运的最大保障。为改善航道基础设施,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嘉兴先后完成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和何家桥线工程,如今,海河联运的主动脉——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这项投资60多亿元、历时4年多的省级重点工程,将于明年全线贯通。

“杭平申线建成后,1000吨级的船舶能顺利通航,与京杭大运河、杭申线、湖嘉申线、乍嘉苏线等构成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同时还直接连接海盐、乍浦、独山三大港区,彻底打破浙北内河航道网与外海的天然阻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直达’。”步海宾说。

“十三五”期间,嘉兴将重点加快“三横三纵一通道”内河骨干航道及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打造海河联运网建设,预计到2020年,嘉兴内河航道总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三级(千吨级)航道基本成网,高等级航道所占比例达到40%以上。作为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嘉兴航道接轨大上海、辐射浙南苏南的黄金航道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针对40多座净高不足7米的跨航桥梁对通航能力的限制,嘉兴通过桥梁改造为内河航道运输扫清“节点”障碍,也为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创造了更多便利。

“运输集箱化、标准化是现代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嘉兴实现高水平海河联运的关键。”步海宾说。近年来,嘉兴内河集装箱运输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市共有7家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拥有集装箱船27艘、1203标箱、29250载重吨。2015年,嘉兴内河集装箱中转量达18.45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5.09%。到“十三五”末,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准箱,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桥梁改造的扎实推进,嘉兴集装箱运输将迎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彰显富民魅力,提升现代水运价值

内河航运是联接港口枢纽与腹地经济的重要“毛细血管”。近年来,嘉兴将航道建设与水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产业带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四通八达的内河运输网,成为串起嘉兴经济发展的“金腰带”和富民经济线。

“沿杭平申线航道,海盐、平湖、海宁、桐乡等已规划8个大型港口物流基地,直接间接的营销网点和海港服务区近50个。”嘉兴市港航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杭平申线海宁段,沿线的海昌作业区、星光作业区等专业大型的物流园区已经落户,目前正在兴建;整个海宁港区全部建成并投产后,年吞吐能力将达1105万吨、集装箱21万标箱,较现在的港口吞吐量增长近2倍。与此同时,杭平申线沿岸的制造业也借力航道建设乘风出海、走向世界。

过去,嘉兴地区的煤炭接卸作业主要集中在乍浦港区,码头功能均为通用件杂货泊位,接卸和中转主要靠汽车短驳来完成,损耗较大,而汽车运输、装卸散落的煤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建成后,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每天,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显得格外忙碌。煤炭通过外海码头卸船机接卸后,通过大型传送带输送到内河码头,直接装上内河船舶,送往各大发电厂。这个拥有3个3.5万吨级(兼顾5万吨级)外海卸船泊位和18个500吨级内河装船泊位的码头,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海河联运工程。

“以前主要靠铁路、公路来转运,装卸环节复杂、费时费力,运输成本也高,现在方便多了。”码头一位工作人员说。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煤炭运输的海河无缝对接,港口对煤炭类散货运输的“大进大出”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十三五”期间,嘉兴将继续优化调整港口功能布局,强化外海内河、海域陆地、港口及后方配套用地统筹,推进嘉兴内河港“一港六区九个作业区”建设,实现内河港口吞吐能力1.55亿吨,500吨级以上泊位400个,吞吐量达到1.3亿吨,形成“航道网络化、港口专业化、船舶标准化、信息一体化”的港航四化格局。

航道、港口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生态为前提。近年来,嘉兴港航在提升经济辐射能力的同时,从服务“五水共治”大局出发,推行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港航。积极发展LNG新能源、高能效示范船,先后拆解改造船舶445艘;推进水运节能减排,鼓励水运从业者开展船舶节能技术改造,2015年营运船舶千吨公里油耗5.96千克,比2014年下降5.99%。

绿色航道建设带来的生态成果逐步惠及两岸百姓,畅达、美丽的航道成为嘉兴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重要参与者。

勇立转型升级潮头的嘉兴水运,正以不断完善自我的激情,拥抱一个全新的复兴时代。

相关报道

新零售时代下物流企业生存之道 新零售时代下物流企业生存之道

2018年7月10日,罗兰贝格发布一份最新报告《新零售下中国物流企业的应对之道》。报告旨在探讨新零售时代下对中国供应链组织方式及物流配送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提出未来物流服务提供商在整体竞争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详情]
最低油耗仅19.21升 2018中国高效物流卡车公开赛广东站彰显节油“真功夫” 最低油耗仅19.21升 2018中国高效物流卡车公开赛广东站彰显节油“真功夫”

从广东佛山仙湖试驾基地到丹灶收费站进入高速,然后从龙江收费站下高速返回,全程90公里,需要经过6个红绿灯。最终创造百公里最低油耗19.21升。在实车实路的比赛条件下,所有参赛选手较日常实际运输过程中百公里油耗平均降低了大约2-3升左右。

[详情]
大宗货物运输结构亟待优化,津冀煤炭运输集中“公转铁”

日前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首被提至“标志性重大战役”层面,为进一步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增加铁路运量势在必行。这其中,对于汽运占比高达84.4%的京津冀地区来说,转型更为迫切。

[详情]
快递业绿色化改造提速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8)》日前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10亿张、节约封装胶带64亿米、节约中转编织袋4亿个。

[详情]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难题如何破解?制度成本降下来

在政策合力的推动之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近年来进入下降通道。2013-2016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增速为4.9%,较2008-2012年平均增速下降12.1个百分点。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