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各方责任,以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德国在此方面的做法十分有效。
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
该办法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其中有一条强制性的要求,就是强制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
1992年,德国开始实行一种更系统的包装废料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绿点”回收系统方法。该系统要求,在商品包装上印制统一的“绿点”标志。所有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将它们放到特制的黄塑料袋中,经营“绿点”系统的公司有专人定时来各家各户收取。
贴在商品上的“绿点”,表示此商品生产商已为该商品的回收付了费,由使用“绿点”标志的生产商付的费用,建立了一套回收、分类和再利用系统,经营这一系统的公司是非赢利性质的。
在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科学的包装设计不断涌现,为网购企业节省了材料费和运输费,减少了耗材的使用。
除了在包装“瘦身”和创新设计上做文章,提高包装的通用性也能降低损耗。
德国TNT集团曾发起“行星与我规划”,要求TNT在物流服务全程操作中,所有集装箱和托盘等货运设备必须在公路和铁路运输中通用,这样大型运输物品和运输车都可以随意互换、通用。这项措施使德国每年可节约大量资源,相当于至少580万张办公用A4纸用量,从根本上控制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力保护了环境。
据媒体报道,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国际上著名纸箱生产商利乐包、艾罗派克、康美包等已经建立了纸箱理事会,以促进纸箱在美国的循环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了包装设计,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有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美国纽约的双语主持人王早早告诉记者,美国的快递包装比较大。像前几天她帮朋友收了一个化妆品的快递,里面塞了很多泡沫和填充空气的塑料袋。不过,“美国的快递包装并没有裹胶带。只是会填充很多防震防抖的材料。”
王早早称,像在亚马逊或者是沃尔玛网站上买东西,快递过来有的时候会发现盒子特别大。有的人会将这些包装重新再利用。
而在亚马逊网站上消费者可以选择是否需要等待所有物品都到齐一次使用一个大箱子发。
电商亚马逊2008年还推出“防挫败感的包装”。这种简易包装常见的形式就是一个简单的纸箱,没有华而不实的装饰性配件,甚至连商品商标都不会出现在包装上。这种纸箱的一大好处是易于打开,甚至不需要剪刀等工具的辅助,以免损坏箱体影响重复使用。
盒会分到可燃垃圾里,纸盒放在可回收垃圾里。这样就有利于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
同样为亚洲国家的韩国,快递包装一般是盒子或者是类似于中国的黑色袋子。
在韩国留学的王铎告诉记者,韩国本身对垃圾分类要求比较严格,快递的箱子和黑袋子都是可以回收的材料,比较环保。
这些包装材料可以直接扔在可回收垃圾站的塑料类和纸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