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热点
2016年,“双11”当日成交额为1207亿元,是7年前的2400余倍。无论你有没有对这一数字贡献力量,都不可避免地被“双11”话题刷屏。
从淘宝促销日到网购狂欢节,走过8年,“双11”俨然已成为每年11月甚至是全年最重要的舆情事件。而相比最初的打折与消费,由“双11”衍生的舆情话题亦愈发丰富。
除了不断刷新的成交数字,关于“双11”,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消费者行为变化
更侧重质量与服务
2016年各大电商平台宣传主题
◎天猫: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球好货不止5折
◎京东:好物低价上京东
◎唯品会:唯品会不一样的11·11,提前挑好货!
◎1号店:过个讲究的11·11,好货1折狂欢!
◎国美在线:正品低价速达,十环11·11嗨购,低价撩人
◎亚马逊:拼价格更拼服务,亚马逊中国推出30天免费试用的Prime会员!
各大电商的宣传主题几乎都强调了“好”,更侧重商品的质量、服务,而不再是以低价作为最重要的宣传吸睛点。背后折射出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相比于价格,消费者更加看重质量与服务。
舆情话题
衍生广泛,呈娱乐化趋势
●每年话题
◎2009年造节
◎2010年
虚假折扣、“剁手”、快递员月薪过万、快递爆仓
◎2011年
成交额、虚假折扣、消费体验、快递爆仓
◎2012年
成交额、快递、刷单、电商大战、马云、营销策略解析、消费体验、购物攻略
◎2013年
成交额、京东、虚假折扣、快递、购物攻略、“双11”营销学
◎2014年
成交额、揭秘“双11”、虚假折扣、京东苏宁国美、快递受益
◎2015年
成交额、“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明星、“双11”之下的实体店
◎2016年
晚会、明星、成交额、马云、“剁手”排行、“双11”什么都不买、电商大战、快递员
●话题背后
1政策响应
从“双11”诞生的第二年,就有消费者在豆瓣平台吐槽“双11”折扣虚假。之后的7年间,关于虚假折扣的讨论从未停止。在2016年“双11”到来之前,国家发改委公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明确要求“禁止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法行为”。监管政策的出台,亦是与舆情话题的一种互动。
2成交额变双刃剑
2011年,淘宝商城“双11”销售额跃升到33.6亿元,这一数字令大众惊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淘宝官方每年都会对成交量进行实时播报。然而,当电商把成交数字作为传播噱头的时候,舆论也开始质疑数字的真实性。2012年,开始出现电商刷单、成交额数字虚假的质疑。
3快递话题演变
2010年,“快递员年薪过万”成当年最热的舆情话题之一。2010年和2011年,快递爆仓成为“双11”之后被报道最多的新闻,其折射出的是,快递业的发展未能赶上电商的迅猛增势。从2012年开始,随着快递业的“百花齐放”,爆仓逐渐退出“双11”热门话题榜。2016年11月11日,话题“向快递小哥说声谢谢”全天盘踞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单。
4从一家独大到电商大战
“双11”前4年,几乎所有“双11”的话题都是围绕淘宝展开。而从2013年开始,京东、苏宁易购、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的舆情话题占据“双11”话题榜单。
5从讨论营销细节到现象解析
从“双11”的第3年开始,关于“双11”的舆情话题不再局限于打折、快递、成交额本身,舆论开始把“双11”当作现象级事件,进行更宏观的讨论,话题的延展性更强,也更深入,如“双11”营销学、消费者行为模式变迁、“双11”背后实体店的生存空间等。
6明星与“双11”相互拉动
2015年和2016年,阿里巴巴均举办了“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利用明星造势,有人评价晚会级别堪比“春晚”。晚会期间,参与明星轮番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排行榜,凭借明星拉动,公众对“双11”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