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大好呼声中,一大批行业开始试水互联互通。物流园区作为社会物流的承载体也不例外,自己曾经走访过不少的物流园区,也实际看过很多园区的辉煌和没落,想阐述一个观点,物流园区的首要任务是互联互通吗?答案:不是!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存活下来!自己想分几部分把自己所见和所阐述的观点跟各位浅议,还请拍砖。
● 先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园区现状:
——大部分园区多半是历史形成,有些等于政府默许,但是没有合法地位,很多园区多半处于城市边缘地带,部分园区还经常面临土地拆迁问题;
——有些城市园区过剩招商,很多档口处于闲置;
——部分园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单一,竞争压力加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很多城市尤其是很多欠发达地区缺少信息化,无法为租户提供更好的互联互通服务;
——在新常态下,诸多资本助推的以园区整合提升为主的平台开始进入,对于本来处于竞争劣势的园区来说。更加雪上加霜;
——在多数一线城市,目前土地资源紧缺,对于附加值不高的园区面临无地可批的局面,哪个城市还能在给你批一个超大型的停车场;
——园区需要增强与租户的粘性,在更好的提供租金服务的同时,做好服务的延伸,如何帮助租户实现提升或许是关键;
——授信过低,很多的园区老板借贷发展,面临很大风险,每月租金不够换高额的利息,指望的就是土地的升值;
● 让我们在看看情况:
其实现实是残酷的,在现实中,物流园区的首要任务是活下来。从上述图片中不难看出,有的生意火爆,有的惨淡经营,有的甚至人气而出现免租金的现象!
物业部、招商部,是园区首当其冲的部门,至于信息化,可以完全理解为铺助服务或是附加值服务。尤其是对于单体的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的好处是什么?形成类似网络型物流企业的模式吗?而往往专线认为:开通园区与园区的快线,等同于与自己竞争!
再看物流园的复制,物流园的复制可谓是最简单的,但是格局的复制不等同于理念的复制,更不同于管理的复制!盲目的复制很可能就会陷入是恶性竞争,在很多的城市,停车场、物流园有多少配比才算合理,这需要城市规划,而不是土地成本低,就肆无忌惮的疯狂建设,到头来就是过剩、就是浪费。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不愁的园区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除了一些园区本身经营的原因以外,外部因素也较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我们分为了五种主要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下:
从上述竞争压力不难看出,目前的行业竞争可谓是惨烈。一边是资本大鳄蠢蠢欲动,同时国企大鳄血口大开,另一边是民企巨头虎视眈眈!对于没有竞争力的园区企业怎么办?是真就是像目前行业内很多人宣传的那样,园区要没落了吗!我的答案是:不会!物流园区作为载体一定会长时间存在。
● 再看看园区的动力:
物流园区发展至今可谓是路径崎岖,很多老的园区根深蒂固,很多靠着炒作概念的园区昙花一现,虽天壤之别,但是园区发展的动力从不缺乏,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也越来越高。
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推动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配套,成为城市的综合配送服务中心,有的更是提出了物流园区未来可以成为共配的载体,实现合理的优化。这些都是政策层面的利好,那么从底层物流人的操作来看,改进的空间是特别大的,不论是园区的建设还是园区的服务。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园区发展的一个利好消息,让我们看看:
自己一直以来认为,物流园区如果能做好服务物流人的工作,口碑就会打开,生意就会自己找上来。炒作永远都是一时兴起,不是永久之势!物流园区不同于其他的企业,他是重资产,更需要有优秀的管理。
所以不要低估目前的现状,也不要盲目乐观,真金白银的投入,回报是什么,园区老板比谁都清楚。更不要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看不懂什么报表,但是我告诉的是:他们比谁都懂得如何经营,如何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