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死亡案例,是否存在共性,有着怎样的偶然与必然?对新入场和准备入场的O2O玩家,“先烈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10个O2O领域,20多个“已故”项目,三种不同的死因……《商界》杂志的糜丰、孙锋将O2O项目的一些固有问题分析得淋漓尽致!
这三个O2O杀手分别是:买不起的流量、承担不起的物流成本、惹不起的传统企业。
除了找钱,一个落地的O2O项目,考验的是创始团队的系统能力:如何引流,如何处理庞大数据,如何设计可持续运营模式。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在餐饮外卖、教育、旅游等领域,“生者”少,“死者”多,一片哀鸿。
这些O2O死亡案例,是否存在共性,有着怎样的偶然与必然?对新入场和准备入场的O2O玩家,“先烈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