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互联网+,这可能是个比较虚的话题,我尽可能的讲的实在落地一点。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我想用三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应该是“晕”,昨天还在谈车货匹配呢,今天讲的就是专线整合,明天又是园区联盟,各种各样的模式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第二个应该叫“惧”,可能每隔几天我们都会听到这家公司融了几千万美金,那家公司腾讯入股,还有被阿里收购的。可能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些没有做过物流的人在圈子里边你吹我捧,四处兜售互联网概念,恨得你忍不住想上去抽他,但又不敢打断他吹牛,因为他背后可能会有强大的资本,可能会像嘀嘀快滴一样豪砸几个亿请大家去打车,最后还真就做成了,我们也担心物流行业也如果出了这样一个怪胎怎么办,所以内心有一丝隐隐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不是来自平台、来自互联网公司,更多的可能会来自于资本及资本对互联网的关注。
第三个字应该是“忧”,我们在座的当中有做物流公司的几年甚至十几年了,现在突然有一群人告诉我们物流不是这样做的,应该是按他们说的那样“玩”的,而且他们还是资本的宠儿,我们担忧,我们迷茫,在这个所谓的互联网时代里不知所措也不知所终。
举两个比较虚点的例子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晕会觉得迷茫。我觉得互联网对于我们人类文明的贡献可以和历史进程中的两大事件做比拟,一个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另一个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前者使我们审视时空的维度发生了变化,使我们在科学领域做了一个延伸,后者使工业文明对资源和市场做了一个重新的匹配。这两者的共同特征就是我们身边一个巨大无比的参照发生了变化,参照系发生了变化,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都引领我们寻找到了新的财富体,互联网亦是如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对价值、对生产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再去参照以前的价值创造方式会明显感觉不适应。其实,科技的进步本身就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包括我们对园区的概念和内涵也一直在不断的丰富和饱满。
最开始我们没有物流园的提法,我们叫它车场、货站,盈利也主要是靠收停车费,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逐步丰富园区的概念,引驻物流公司,收取物业费,在扩大园区收益的同时要园区里边的企业和运输车辆形成一个小的闭环。现在我们对园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业务型的园区我们叫它公路港,里边有车场,有物流公司、有金融机构,有配套服务机构、由政府服务机构;商贸型园区,里边不仅仅有以上机构,还引入物流的上游企业,形成一个小生态。园区也是在不断的变化。
我们回到刚才讲的“互联网+”背景下所创造的新的财富体以及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维度下对市场的审视的话题。在互联网领域对这种新的财富体有这样一种定义,把这种新的财富体定义为“碎片化的价值”,也就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零零碎碎的数据的价值。就像我们在网上购物,淘宝可以根据我们的购买历史记录给我们推荐我们钟意的产品;银行可以根据我们信用卡的消费记录来判定我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习惯;一些软件可以根据我们运动状况判定我们的健康指标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计划…以前在没有数据化手段的时候,这些信息一文不值,它也就不能产生价值,现在随着消费者碎片化价值的不断累积,它从而产生了新的价值。同时,新的价值的出现,也变革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以往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明的,在一件商品的生命周期里,生产者通过加工生产形成生产或者生活资料,消费者有偿购买使用这些生产生活资料从而完成商品生产消费的整个过程。但是现在它将生产和消费合二为一,新的经济结构下消费者也在创造财富,这个价值不是在生产线上创造的,而是在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区分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了,生产资料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手中也不一定非要是有偿进行的了。平台可以免费为你服务,平台通过相关行业或衍生行业来获取回报。